1949年9月的一天,长沙军管会的大院里,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慢慢走了进来。当他目光投向正在办公的兵团司令员萧劲光时,突然指着报纸上的一张照片说道:
“这位看起来像是我的儿子,尽管我以为他早已死于战场,因为他已经离家二十多年了。”
萧劲光听后,询问老人儿子的名字。当他听到这个名字时,脸上瞬间显现出惊愕的神色。作为一位身经百战的军人,为什么萧劲光会在这时露出如此失态的表情?而这个名字的主人究竟是谁呢?
1949年8月4日,湖南省宣告解放,萧劲光带领部队组成了长沙军管会,并迅速解放了兰州、西安等地,这一消息如洪水般传遍了大街小巷,报纸印刷了数千份,传递着全国人民的喜悦和激动。
展开剩余86%就在此时,湖南长沙的一个乡村里,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拿到了最新的报纸。老人名叫许子贵,虽未接受过多少教育,识字不多,但他却看得出报纸上那张照片中那位年轻战士的面容与自己已故的儿子惊人相似。许子贵心中泛起一阵涟漪——难道他没死吗?或许他还在军中服役。
这念头一出,许子贵迫不及待地将报纸拿给邻居们看,经过大家的确认后,他决定动身前往长沙,寻找他那失踪了多年的儿子。
许子贵年迈的双腿不禁有些颤抖,他走了许久才抵达长沙,但不知道该去哪里找部队的驻地。在一位热心的路人帮助下,他终于找到了长沙军管会的驻地。
站在军营的大门外,许子贵心中忐忑不安,他看到门口的士兵们身着军装、腰挂武器,不由得心生畏惧。经过一番犹豫,他终于鼓起勇气走上前,对着站岗的战士说道:
“同志,我是来找我儿子的,他叫许德华。”
战士听后摇了摇头,表示并没有这位叫许德华的人。
许子贵心中一沉,眼神中满是困惑与失望,暗自想着:“难道真的是我弄错了?”就在这时,站岗的战士见他焦急万分,便示意他可以去见司令员萧劲光。
许子贵激动地点了点头,他内心的希望重新点燃了。
在萧劲光的办公室里,许子贵激动地握住司令员的手,赶紧说明了来意。萧劲光被眼前的情景深深震撼,连忙让老人坐下。许子贵颤抖着手从怀中拿出了那张已经被揉得不成样子的报纸,指着上面的一名年轻战士说道:“这个人是我儿子,他叫许德华。”
萧劲光看着那张照片,心头一震。虽然照片已经模糊不清,但那人脸上的轮廓他依然认得——这分明是第一野战军第二团的司令员许光达,最近刚刚带领部队解放了兰州地区。
然而,照片中的名字却与许德华不符。难道背后有什么无法言说的秘密?为了弄清楚真相,萧劲光立刻通过电话联系了中央,汇报了情况,并表示希望与许光达司令确认身份。
在等待回音的过程中,萧劲光看着眼前泪流满面的老人,心里充满了无比的敬意,轻声安慰着许子贵。许子贵则握着司令员的手,缓缓讲述起自己儿子的故事。
许子贵的家在长沙县的东乡,家境贫困,生活的来源仅仅是几亩薄田。家中子女众多,许德华排行第五,因此大家都亲切地叫他“五伢子”。由于家庭贫困,许德华的童年时常是在饥寒交迫中度过。上学的年纪到了,但由于家里无力负担学费,许子贵只能看着孩子无奈地流泪。
为了能学习,许德华偷偷跑到私塾的窗外听课。每当他趴在窗边听讲,教室里的同学们常常嘲笑他。但不管是严寒的冬天还是酷暑的夏季,许德华从未因此退缩,尽管寒冷让他冻得直打哆嗦,他依然坚持学习。
正是在这种困境中,许德华遇到了他的恩师邹希鲁。邹老师不仅免费收许德华为弟子,还把自己的二女儿嫁给了他。那时,两人还很年轻,婚期过早,但在双方父母的见证下,许德华与邹靖华订了婚。
有了邹老师的帮助,许德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长沙师范学院。不久后,邹希鲁被调往长沙任教,许德华也在这里认识了许多革命志士,和他们一起参军入伍。
然而,许德华入伍后的几年,家里几乎没有他的音信。时局动荡不安,许子贵深深担忧,怕儿子已经战死沙场。终于,许德华回到了家,许子贵见到毫发无伤的儿子,心中涌现出满满的喜悦。他坚决希望儿子成婚,过上安稳的日子。
然而,许德华却因家庭的坚持而显得忧虑重重。家人不理解他的苦衷,他又不便明言。婚礼尚未举行满半个月,特务便包围了家里,许子贵才意识到儿子已经投身革命,冒着极大危险回家探亲。于是,许德华在亲友的掩护下,拼尽全力逃离了敌人的追捕,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家人都以为许德华已经在战场上丧命,然而邹靖华并不相信,她孤身一人踏上了寻找丈夫的道路。得知这段故事后,萧劲光对许子贵深感敬佩,表示会尽全力帮助他寻找儿子的下落。
不久后,萧劲光终于收到了确凿的消息:许光达确实就是许德华——许子贵的亲生儿子。
当许光达得知这一消息时,先是愣住,随即喜出望外。他没想到二十年后,自己依然被父亲挂念,并为自己辗转寻找。随后,许光达向中央发去了确认电报,并写了一封长信给父亲,信中详细叙述了自己的思乡之情以及与妻子的重逢。
原来,当年邹靖华始终相信丈夫未死,冒着生命危险寻找丈夫。最初,许光达并未认出妻子,直到战火中他命令战士救下了受伤的邹靖华。因战争的原因,许光达被调往外地,两人错过了彼此。等邹靖华伤愈后,她继续踏上了寻夫之路,而许光达由于重伤被送往苏联治疗。
战后,许光达回到延安,成为了训练部长,并以三十岁的年纪担任了团长。虽然周围有不少小姑娘对他表示倾慕,领导们也有人撮合他再婚,但许光达始终未曾动心,他坚信如果妻子还活着,终有一天会与自己重逢。
终于,在延安,他与妻子邹靖华相遇了。在许光达的影响下,邹靖华也投身了革命,开始了与丈夫共同的奋斗生涯。此时,许光达再也没有写信回家,直到这次父亲的寻找才让他知道自己还有亲人活着。
许光达与妻子回到了老家,阔别二十年的父子终于重逢。见到儿子成为一位重要领导,许子贵感动得泪流满面。而许光达的亲戚们纷纷涌来,希望他能借助自己的职务帮助他们安排工作。虽然许光达没有当场拒绝,但第二天,他便收拾行李离开了家。
他告诉父亲,尽管自己已经是司令员,但绝不会利用职权谋取个人利益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股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